根據健康元1月2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健康元全資子公司天誠實業、KHC mdata Limited和杏樹林等簽訂了認購協議,杏樹林獲得天誠實業3000萬美元的融資,投后估值超過2億美元。公告顯示,天誠實業將和杏樹林一同在醫療、醫藥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擴大雙方在健康產品、健康管理和相應后臺服務領域的競爭力。億歐網第一時間聯系杏樹林創始人張遇升,對方尚未回應。
杏樹林是一款醫生工具,成立于2011年12月,創始人是張遇升。其主要功能有四塊:病歷夾、醫口袋、醫學文獻、大話醫學。
杏樹林2012年5月獲得藍馳創投數十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2013年1月獲得來自寬帶資本CBC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4年6月獲得開物投資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根據健康元的公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杏樹林總資產合計為2658.28萬元, 凈資產合計為2339.38萬元。
不久前,張遇升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醫療最大的問題在于供給不足。他認為:①中國醫療行業最大的問題是供給不足,尤其是好的供給不足;②中國好的醫生少,并且好的醫生和年輕一代的醫生還在不斷地流失;③協和成為中國最好的醫院,說到底是因為協和有了知識、經驗分享、積累的制度,體系;④我們希望把協和的內科大查房變成全中國的云端大查房,把協和三寶變成所有醫生的三寶。
無獨有偶,剛剛宣布要在2016年開線下醫生工作室的杏仁醫生創始人馬丁也持有同樣的觀點。雖然在移動醫療的市場上,超過90%的公司都是在為C端的消費者服務,但馬丁認為醫療最核心的痛點依然是供給不足。而醫生工具可以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提高醫療服務供給。
2016年以來,投資人對于ToC和ToB公司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不少人已經認識到,ToC業務存在教育用戶成本過大的問題。尤其是在低頻的醫療領域,單純依靠補貼很難培養出患者的消費習慣。而醫生工具的使用頻率較高,醫生又是醫療服務中的一個核心角色,服務好醫生用戶同樣可以提高患者的粘性。
另一個趨勢是,這些醫生工具在積累一定量的醫生用戶后,紛紛加大對患者端的投入。2015年6月,杏樹林做出了三大轉變:一是發布醫患隨訪工具“病歷夾”,切入患者服務;二是和藥企合作,探索盈利模式;三是進軍海外市場。其中第一個就是杏樹林從醫生工具轉變為醫患管理工具的嘗試。同樣的,杏仁醫生也在2016年加大在患者端的影響力,通過落地醫生工作室的形式,為醫生和患者提供醫療閉環服務管理。
和直接培養患者用戶不同,醫生工具對于患者的教育是嫁接在患者對于醫生的信任和依賴的基礎之上,因此對于補貼的需求會減弱。“通過醫生帶患者”的思路能否獲得市場的驗證,還要看他們2016年的發展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