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年來醫生集團發展的趨勢表明,醫生集團向醫療集團轉變的趨勢,正在加速。而在中國,由于醫生集團近年來才剛剛興起,這種轉變整體上還不十分明顯,但痛王醫生集團等的探索表明,中國的一些專科醫生集團也正在迅速向醫療集團轉變。中國和美國醫生集團的趨勢變化,呈現同步變化的特征。
康州醫療協會(ConnecticutState Medical Society)首席執行官馬修·凱茲(Matthew Katz)談起醫生集團近年來的變化時說:“以往幾十年內才會發生的變化,現在就發生在短短幾年時間內。”
醫療健康咨詢公司(Avalere Health)和非營利性組織(Physicians Advocacy Institute)聯合做了一項分析,結果發現,2012年至2015年期間,美國醫院一共收購了3.1萬家醫生集團。而且,在此期間,醫院聘用的醫生數量增加了50%。2012年,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一共聘用了約9.5萬名醫生;2015年,這一數字上漲至14萬。目前,美國約38%的醫生都受雇于醫院或醫院集團。
而被譽為美國最大醫生集團的凱撒醫生集團,目前實質上已經是一個規模巨大的綜合性醫療集團。在松禾資本舉辦的“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論壇上,凱撒醫療集團CIO約翰·麥迪森(John Madison)說: “我們有2萬名醫生,5萬名護士,有超過1000萬的病人,同時我們也有40家醫院和600多家門診中心。”而近年來風靡美國的“一分鐘診所”連鎖醫療集團,終端診所目前已經遍布美國34個州,數量超過了1000家,預計將在2017年達到1500家。為什么美國的醫生集團現在越來越快速地向醫療集團轉變?分析后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聯邦醫保和醫助服務總局(CMS)越來越青睞大型和連鎖醫療服務機構;第二、大型和連鎖醫療機構能夠更好地解決病人安全和醫療質量等重要的問題;第三、病人更喜歡在大型和連鎖醫療機構享受服務和治療。
中國專科醫生集團迅速向醫療集團轉變的特征也已凸顯
痛王醫生集團等的探索表明,中國的一些醫生集團也正在迅速向專科性、連鎖性的醫療集團轉變。痛王醫生集團是中國第一個疼痛醫生集團,在疼痛醫學特別是頸肩腰腿痛醫學領域享有盛譽,目前正致力于在中國建設33000家頸肩腰腿痛加盟連鎖診所+300家頸肩腰腿痛專科直營連鎖醫院。其模式被稱為“痛王模式”,特點是:以“專利、品牌、標準”為基,以醫生培訓為切入,以頸肩腰腿痛專科連鎖醫療集團為方向。據了解,該醫生集團舉辦的頸肩腰腿痛中國行活動初級班,除西藏等個別省區外,已經在全國舉辦近千場,培訓基層醫生20000人。而痛王頸肩腰腿痛培訓精華班,至今也已經舉辦5年,由于質量過硬和需求強勁,培訓費從最初的600元/學員上升到了13800元/學員。在18項特權服務等吸引下,遼寧、內蒙古、河南、重慶、安徽等數十家基層診所已經簽約付費加盟“痛王頸肩腰腿痛全國加盟連鎖”,而以合資、合作、眾籌等共建共享方式,在全國每一個地級市分別建設一家痛王醫院的300家標準化痛王醫院建設計劃,已經悄然啟動。他們甚至也已經簽約了東南亞六個國家,正在積極拓展東南亞醫療服務市場。
在醫生集團向醫療集團轉變,中國和美國趨勢變化同步的大背景下,對于醫生集團、醫療集團來說,中國率先挺進美國,還是美國率先挺進中國?一種觀點是:美國的醫生集團、醫療集團將率先挺進中國。關鍵的理由是:醫生集團的起源地就是美國,從1863年的梅奧診所算起,醫生集團在美國的歷史已經超過了150年。而中國醫生集團、醫療集團的歷史、規模和實力,遠非短時間內能與美國相抗衡。但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醫生集團、醫療集團也有可能率先挺進美國。關鍵的理由是中醫藥技術的簡便驗廉。美國的醫療服務極其昂貴,中國市場將難以承受。但中醫藥技術的簡便驗廉特征,在美國卻同樣可以大行其道。中醫藥界“美國三個片(薯片、芯片、好萊塢大片),中國兩支針(針灸針、弧刃針)”的說法,就是旁證。認為中國醫生集團、醫療集團也有可能率先挺進美國的第二個理由是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一系列新政策表明,中國政府正在采取有力行動,讓中醫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