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創新服務供給方式;還要加快研究產業規律,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著力破解養老服務業發展難題,健全市場規范和行業標準,確保養老服務和產品質量,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
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可以預見,政策利好之下,我國養老服務業將迎來新一輪的蓬勃發展,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將得到進一步滿足。
養老服務業是關系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全國老齡辦等3部門日前公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共2.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1%,相當于每6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全國城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達到4063萬,在老年人口中占比為18.3%。2015年,我國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5.3%,比2000年的6.6%上升近9個百分點,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康復護理是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項目的前三位。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對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養老服務業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主要由公辦養老或醫療衛生機構來滿足,作為一項事業來發展,其產業特性沒有得到充分開發。近年來,在多重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激發之下,我國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龐大的老年人口、巨大的市場潛力,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老年生活照料、產品用品、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娛樂、金融服務、老年旅游等養老服務業近年來不斷升溫。有數據顯示,我國老年產業的規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8萬億元和22萬億元,對GDP拉動分別達到6%和8%。盡管如此,當前養老服務和產品供求矛盾嚴峻、市場發育不健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
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創新服務供給方式,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角”。完善相關規劃和扶持政策,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讓養老服務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還要加快研究產業規律,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著力破解“融資難”“用地難”“運營難”“用人難”等養老服務業發展難題;健全市場規范和行業標準,確保養老服務和產品質量,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
人人都會老,家家都有老。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在政府、社會、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把服務億萬老年人的“夕陽紅”事業打造成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