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福利一区_性一交一乱一乱视频_欧美日韩免费一区_情趣视频免费观看 - 有码在线播放

行業論壇
養老服務業:政策布局應對社會化養老趨勢
發布于:2016/10/28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閱讀:942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6年前三季度服務業數據顯示,占GDP比重達52.8%的服務業同比去年實現增長7.6%,其中,在前八個月規上服務業企業調查中,養老服務業表現突出,同比增長17.7%,一時間,社會各界的目光再度聚焦到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環境上來。

       在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應對日益明顯的社會化趨勢正成為養老服務業背后政策布局的一大考驗。實際上,自2013年8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任務措施,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覆蓋城鄉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之后,包括以房養老、城鄉養老保險銜接、養老設施用地單獨列項、社區居家養老等一系列涉及養老產業和利好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紛紛落地實施。

       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一系列政策的明確,緩解了養老產業社會化大發展所必須長期面臨的待解難題,如政策體系不完善、養老機構雙軌運行、缺少市場競爭機制、支持養老機構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提高等。專家認為,政策布局必須在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制度和模式下,解決好養老產業如何花“錢”的問題。

  

老齡化社會下的供需兩難  

        根據官方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達2.12億人,高齡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400萬人,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000萬人,對養老服務產業的需求可謂巨大。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養老服務業雖然發展迅速,但仍難以徹底化解供需兩難的尷尬。

        一份由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在2015年7月發布的我國首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就對外揭示了我國養老機構令人堪憂的生存現狀:一方面,我國養老服務供給緊張。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服務床位551.4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6張;另一方面,面對巨大的養老市場需求,養老服務機構卻普遍面臨著難以對接需求的尷尬。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三成養老機構處于虧損狀態,全國養老機構平均空置率達到48%。

        養老服務市場供給需求對接存難,可謂道盡了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現狀,而探尋解決之道,也正是近年來從政府到民間都在致力推進的重點內容之一。

        2012年起,推動社會資本興辦醫療機構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屢次展開實踐的政策內容之一,其中,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并向社會資本敞開大門的政策意圖無意中讓對投資機會有著敏感嗅覺的投資群體發現了醫療產業與養老事業的契合點。王于(化名),正是一位致力于推進醫養結合的投資人,在當時的他看來,未來的醫療服務市場應該與養老服務市場高度整合,如此,才能應對日益巨大的養老及就醫需求。

        然而,當時的政策僅針對提供醫療服務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并未納入養老范疇。直到2013年8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任務措施。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覆蓋城鄉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把服務億萬老年人的“夕陽紅”事業打造成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使之成為調結構、惠民生、促升級的重要力量。

        自此以后,包括以房養老、城鄉養老保險銜接、養老設施用地單獨列項、社區居家養老等一系列涉及養老產業和利好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紛紛落地實施,這也讓王于看到了春天。但在王于看來,目前寄望社會化養老產業大發展還面臨著諸如政策體系不完善、養老機構雙軌運行、缺少市場競爭機制、支持養老機構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提高等待解難題。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存在于人們的傳統養老觀念之中,即多數中國老年人熱衷于居家養老。”王于說,這部分養老需求實際上為社區化居家養老提供了不小的市場空間,這部分養老需求以后很可能會走上小型化、連鎖型的養老格局,“越先搶占市場越有利!倍鴮τ诖笮透叨说墓⑹金B老機構,在王于眼里,同樣有著不錯的前景。他認為,這部分需求更適應于觀念比較超前,且對生活環境和品質有要求的養老群體,這部分市場將成為未來民營養老機構的主要存在形式。

  

居家養老社會化蘊藏商業藍海  

        所謂居家養老,就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當前,居家養老已經被公認為最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方式之一。

        早在2008年1月,由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就曾明確提出過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初級目標,其中,在城市,所有社區都要力爭在“十一五”期間把居家養老服務開展起來,努力使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服務設施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服務隊伍不斷擴大,組織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

        時至今日,隨著養老格局社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地方圍繞居家養老模式的創新和實踐從未間斷。繼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解決居家養老有法可依的問題之后,北京市老齡委于2016年5月連發《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十條政策》(簡稱“養老十條”)以及《關于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兩個地方政策文件,旨在讓養老新政落地有聲,繼而實現有章可循的目標。

        在王于看來,北京探尋居家養老模式,提出養老服務驛站等具體形式,功能和屬性落腳在養老上,無疑對外釋放了巨大的商業前景,他認為,即便是以前期開發運營、后期無償移交政府的形式參與,對于社會資本而言,也會是一片有待開發的商業藍海。

        實際上,早在2013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就公開了建設養老照料中心的政策動向。在當時,此舉就曾引來“政府積極應對老齡化到來,探索適應我國國情、解決老齡化困局的政策道路”的評價。而按照《北京市養老照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到2016年年底,北京全市將規劃建設208個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這將占到全市街道鄉鎮總數的63%,實現老年人口養老服務需求的全覆蓋。

       至此,北京市已然在居家養老的社會化服務上,走出了一條基層養老的政策樣板。中國人民大學發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彭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居家養老的社會化早已讓原本清晰的邊界有所融合,因此,政策著力點向此轉向值得肯定,“養老服務市場引入社會資本符合國家層面的政策方向,而動用現有社會資源推進養老服務的社會化和產業化,無疑為社會資本敞開了大門!

       彭剛認為,在遵循市場化原則的基礎上,社會資本也應在一定程度上收斂其逐利本性,將短視目光瞄準長遠。畢竟,應對老齡化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它更需要可持續的資本運營,在確保提供應有服務的前提下,獲得長期可持續的行業利潤。

  

在符合國情的養老模式下用好“錢”  

        在居家養老等被視為符合國情的養老模式且在大力發展的背景下,如何解決花“錢”問題正被高度聚焦,在彭剛看來,養老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經濟問題,諸如加速構建統一可銜接的城鄉養老保險格局、完善養老金制度、以房養老等圍繞“錢”展開的政策布局,必須在符合國情的養老制度和模式下才能發揮作用,即要解決如何花錢的問題。

        在符合國情的養老模式下如何花“錢”的問題上,近年來最受關注的當屬養老金制度改革以及以房養老的推進。其中,圍繞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三大支柱”平衡發展的呼吁成為近年來圍繞養老保險和確保養老金可持續的主流聲音。

        眾所周知,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共由“三大支柱”組成,第一支柱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屬政府主導,稅前列支;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為企業及職工自愿建立,但僅對企業繳納部分進行一定比例的稅前列支,個人繳納部分無稅收優惠;第三支柱為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個人收入中用于購買商業補充養老保險部分,其應繳個人所得稅延期至將來提取商業養老保險時再繳納)即屬第三支柱。

        作為補充型養老保險,第二、第三支柱的保險類別在我國發展更是緩慢。其中,企業年金多存在于大型國企等福利待遇較好的企業當中,對于占比更大且擔負就業任務更重的中小微型企業而言,建立企業年金短期內恐怕難有期待。然而,作為商業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則備受期待。也許正是因為存在諸多制約,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中三大支柱至今仍停滯于不平衡的狀態。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張展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現階段,還需推進第一支柱在完成制度全覆蓋的基礎上盡早實現實際全覆蓋;同時降低第一支柱繳費率,以保證中低收入群體能有多余收入參加補充性質的養老保險;再有就是要把企業年金發展起來。

        而對于備受期待的“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陳秉正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是與國際接軌且與國際潮流相一致的,對未來緩解現有養老保障體系壓力將發揮很大作用。此外,在減輕個人對未來養老保障不足擔憂的同時,也可刺激增加消費,對提高內需同樣有著積極作用。

        在陳秉正看來,運用稅收杠桿來鼓勵企業和個人購買補充型養老保險,更應該從第二支柱做起。原因在于,所得稅的代扣代繳均由企業來管理,操作更具便利!皯摫M早在第二支柱上實現個人繳費部分的稅收優惠。”陳秉正說,在此基礎上,提升第二、第三支柱養老資金的管理效率,促使“三大支柱”共同發揮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支撐作用,形成“三條腿走路”的發展格局,才能真正確保老有所依。

        而對于已經走上實質性推進階段的以房養老近年來呈現出的不溫不火的表現,陳秉正表示:“在傳統觀念阻隔下,以房養老發展速度步入預期,但觀念制約不會影響以房養老的市場前景!彼J為,隨著老年人口規模擴大,加之“421”家庭模式越發難以應對日益巨大的養老需求,老年人養老勢必要更多依賴社會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而以房養老模式當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