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牽頭研制的“2014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新鮮出爐。在榜單中,榮膺綜合醫院排行榜前三甲的分別是: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這三家醫院已經連續五年分別蟬聯榜單的冠、亞、季軍。
醫院排行榜是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作為獨立的第三方開展的公益性項目,是中國首個針對醫院專科和醫院本身所做的排行榜。從2010年開始,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每年推出上一年度的排行榜評比結果,至今已連續發布了6個年度。
榜單變化
據高解春介紹,復旦版的《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借鑒了美國best hospital專家評議的方法,充分結合中國國情,尤其注重臨床能力的根本原則,并采信符合中國國情的權威第三方數據,運用科學嚴謹的方法進行統計,力求更客觀、更公平、更公正。目前,該榜已受到來自全國各醫療單位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學術機構的關注,并已成為醫院學科發展的參照標準,且患者就醫指南的作用正日益凸顯。
據透露,今年評審工作啟動于4月中旬,10月下旬方結束。由于首次發布七大區排行榜,評審專家等的工作量大幅度提高,僅數據統計的量就增加了3倍以上。
為適應醫院發展,繼2012年度排行榜中增加了老年醫學和康復醫學臨床專科后,本年度排行榜又增加了臨床檢驗、超聲醫學、核醫學和燒傷等4個專科,參與評審的專科數達到了34個。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認為,這將更合理、更全面地體現醫院的診療能力,也代表了醫院臨床能力的廣度。
臨床檢驗、超聲醫學、核醫學作為醫院臨床診斷性項目,以往視其為輔助部門,不為醫院重視。實際上,隨著醫學的發展,這些學科與放射、病理一樣,早已成為一門臨床學科,對醫院醫療質量的影響舉足輕重。
另外有些學科雖然在眾多醫院占比不是很多,但作用和影響不可小覷,比如燒傷科并不是所有醫院都有,隨著醫院的發展和需要,更要考慮公眾關注、學術分科、專科醫生數等條件的成熟程度,以后排行榜還會增加一些條件成熟的專科入榜,從而更合理、更全面地體現醫院的診療能力,也更能代表醫院臨床能力的廣度。
同時,榜單排名的變化應該說越來越穩定。比如,今年榜單名次沒有變化的醫院超過60%,變化一個名次的占20%左右,變化兩個名次的占8%左右,變化超過三個名次的占3%左右。
榜單名次的穩定證明了我們所用的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因為學科建設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積淀的過程,不可能一觸而就。如果同一套標準評選出的醫院每年變化很大,那說明評價方法有問題。
關于民營醫院
排行榜所選用的評價標準對于所有醫院一視同仁,我們對醫院的產權屬性、管理模式等方面沒有任何偏見。從前年開始就有民營醫院入圍榜單,隨著區域醫院排行榜的加入,也有更多的民營醫院入圍。
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非公立醫院,只要專科特色明顯,臨床水平較高,有社會責任感的好醫院就能夠入圍,這也是我們排行榜始終貫徹如一的原則。我們更希望中國的民營醫院,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更多的加入到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來。
評價標準
據介紹,本年度排行榜依然強調,學科建設是醫院發展的重中之重,是醫院品牌、聲譽、地位的基石,是醫院增進績效、合理分配、吸引人才的基礎,也是醫院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發展業務的抓手。除了專家人數大大增加,入榜醫院也由2009年度的103家,以后分別為155家、180家、195家、211家;今年因首度發布中國七大區排行榜,更是達到了534家。
今年,全國34個臨床專科的3729名著名專家學者參與排行榜的評審。據介紹,本年度專家庫進一步擴大,再創新高,較去年增加了387名;至此,專家庫已由2009年度的1824名,新增了1905名;有效回復率也創下新高,從2009年度的44.24%提高到今年的64.33%。這一結果,除遠遠領先于早就進入“排行榜常態化”的美國最佳醫院評選的回復率外,也遙遙超越于2009年度復旦版排行榜首年發布時的44.24%。
讓“最了解情況的專家(同行)來評選本專科的最佳醫院” 依然是我們最重要原則,也是排行榜的立榜之基。為避免評審專家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與評審專家適度分離,充分發揮全國專家庫專家各自的專業特長,也就是說,我們作為第三方不參加專家評審和投票,只做“游戲規則制定”和計票、“執行”工作。
榜單主要采用學科聲譽分、科研學術分、平均聲聲譽分進行進行綜合評價。
北京協和醫院評價圖
綜合榜單
區域綜合實力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