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2007年3月投資第一家醫療企業康龍化成算起,君聯資本對醫療行業的投資布局已進入第十個年頭。
在這十年里,君聯資本累計投資醫療企業四十多家,覆蓋醫藥、器械、診斷、服務及互聯網醫療各個領域,擁有多個成功上市及并購退出案例,如一心堂、美中宜和、滇虹藥業、金域檢驗、康龍化成、伊美爾等公司。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君聯資本獲得投資中國三項醫療健康領域年度大獎:
中國最佳醫療健康產業VC投資機構TOP10:君聯資本;
中國最佳醫療健康產業投資人物TOP10:歐陽翔宇;
中國最佳醫療健康產業投資案例TOP10:蘇州信達生物制藥。
在投資企業之外,君聯資本還積極推動醫療創業生態的完善,與輝瑞、中國平安、騰訊合作主辦“醫路成長、攜手共贏”醫療合伙人創新合作方案大賽,鼓勵更多創業者為解決中國醫療難題而共同奮斗。
一系列的成績和動作背后,讓人不禁好奇,君聯資本對醫療行業的理解和投資邏輯是怎樣的,君聯資本在醫療行業的未來又會是怎樣的風景?為此,動脈網專訪了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蔡大慶,做出一一解答。
痛點繁多和需求升級帶來豐富醫療投資機會
在當下中國經濟中,相較于其他行業,醫療領域的痛點繁多而且深重,存在著大量的未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如腫瘤的有效治療和早期篩查診斷,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療和早期干預,各種重大疾病的康復,遺傳性疾病的防治等等。
更有意義的是,人們對于如何滿足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有著無止境的更高渴望:需要開胸手術的,越來越多的人們希望用微創手術代替;需要一天打兩針的,人們希望一周一針甚至口服藥代替。
加之政府政策的變化和技術革新的驅動,如光、電、計算機、生物技術等領域日新月異的進步,互聯網的加速滲透,都為滿足醫療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可能,為市場提供了許多投資機會。
在許多行業專家看來,中國醫療的種種問題都源于一個基本事實,就是醫療健康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但相應的醫療資源供給卻嚴重不足,而且供需匹配效率很低,大量醫療資源被浪費。
蔡大慶指出,隨著國家政策在多點執業、社會辦醫等領域的放開,中國醫療供需矛盾的解決迎來重要契機,計劃經濟特色顯著的醫療體制將變得更加市場化,同時也為民營醫療服務開啟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在政策與市場磨合互動的過程中,醫療體系最核心資源——醫生的價值將越來越凸顯,而社會資本的涌入將會發揮催化劑或杠桿的作用,推動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醫療體系的高效運行。
蔡大慶認為,未來幾年30到40歲左右、對互聯網熟悉的醫生將成為脫離公有醫療機構的主力,大量非基本的醫療服務將會由社會資本來承接,民營醫療服務的市場比重將顯著上升,定價機制將越來越市場化,而商業保險在醫療體系中的地位也將越來越重要。
與監管放松在醫療服務領域帶來豐富機會相對應,蔡大慶認為監管加強也會帶來醫藥領域的市場機會。醫藥界長期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專注研發的企業很難獲得合理回報,劣質藥卻占領了市場部分地盤。而在2015年,隨著國家在藥品審批改革上嚴格界定創新藥、大力扶持創新藥研發,以及要求藥企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等措施,將為技術含量高的創新藥及相關研發服務開辟廣闊的市場空間,使致力于真正創新藥、高質量藥研發生產的人士嗅到了春天的氣息。
技術革新是另一個推動醫療發展、創造全新市場的關鍵因素。蔡大慶指出,過去二三十年全球的醫療健康領域經歷了三波浪潮:
第一個浪潮是單抗技術,1984年獲得諾貝爾獎,此后單抗藥以及診斷技術橫掃了整個醫療領域。
第二個浪潮是PCR技術,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體外核酸擴增技術,是生物醫學領域中的一項革命性創舉和里程碑,對醫療產生廣泛影響。
第三個浪潮就是近些年越來越熱的液體活檢和人類基因組科學,相關的技術應用將在未來帶來巨大機會。
生物醫藥之外的技術革新,比如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豐富了傳統的醫療場景,將醫療從醫院擴展到家庭,延伸出診前診后等環節、針對慢性病的各種預防康復服務及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也會為醫療行業帶來豐富的市場機會。
蔡大慶透露,君聯資本在互聯網醫療投入了很大精力,內部曾經有多個小組的幾十個人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互聯網醫療。君聯資本的判斷是,未來互聯網醫療可能會與國內的醫改相結合,從很多的方面徹底地改變醫療健康領域的一些面貌,這會帶來很多的投資機會。相應地,君聯資本也嘗試著從不同的跨學科角度,和專科很深的領域里面進行了一些投資布局。
蔡大慶還認為,時下火熱的精準醫療概念,最后很有可能和互聯網醫療融合起來。比如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實際上每次檢測接觸到的是母親與胎兒兩個人的數據,包括他們大部分的基因信息。等檢測擴大到很大量的時候,其中會有很多的數據積累,在這么大的數據基礎之上,可以與多互聯網醫療的技術和模式相結合,可以開發出很多很好的應用、為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價值的產品。
疾病譜與產業鏈雙重視角下的投資布局
蔡大慶回顧君聯資本在醫療領域的投資歷程,認為疾病譜和產業鏈是君聯資本投資布局的核心主線。
疾病譜指某一地區危害人群健康的諸多疾病中,可按其危害程度的順序排列成疾病譜帶。根據有關研究,中國疾病譜中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已成為我國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蔡大慶向動脈網透露,君聯資本圍繞疾病譜的投資布局相當廣泛,涵蓋了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高血壓、耳鼻喉等多個領域。
從產業鏈角度看,君聯資本的投資布局覆蓋了檢測、醫藥、器械、醫療服務多個環節,與圍繞疾病譜的投資形成良性互動。
以腫瘤為例,檢測環節投資了金域檢驗、貝瑞和康、星童醫療。金域檢驗是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集團,開展包括腫瘤檢測在內的全方位醫學檢驗外包服務。以基因檢測為核心技術優勢的貝瑞和康積極研發腫瘤分子診斷產品,可以提供靶向用藥檢測、化療用藥檢測、療效監測、腫瘤遺傳易感性檢測和腫瘤個體化醫療全方位檢測。星童醫療的Pylon免疫分析系統提供包括腫瘤在內的多種免疫檢測。
醫藥環節主要投資了信達生物制藥、瑞博生物、凱因科技、珅奧基、和美生物。信達生物制藥致力于開發技術門檻高、生產工藝復雜且具自主知識產權的單克隆抗體新藥,主要覆蓋腫瘤、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瑞博生物致力于開發基于RNA干擾(RNAi)技術的核酸藥物,在藥物靶點發現、靶點活性篩選、給藥途徑、藥效藥理、安全性評價、臨床研究等諸方面逐步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小核酸創新藥物研究體系。凱因科技專注于肝病領域,建立以抗病毒、免疫調節、保肝、抗肝纖維化和肝癌的系列產品格局。珅奧基擁有唯一的新型雌激素受體ER-alpha 36藥物靶點全球專利,致力于研發全球首創的靶向作用于腫瘤干細胞的全新抗癌藥物。和美生物通過獨特的國外立項、國內研發運營模式,主要研發抗癌藥物、抗炎藥物、心血管中樞神經疾病治療藥。
尋找互聯網醫療價值洼地
對于2015年的互聯網創投泡沫,蔡大慶認為并不是壞事。回顧TMT領域2000年那一輪熱潮,同樣是各路資本瘋狂涌入投資,看起來很亂,但是如果沒有那個階段的話,也就沒有現在的騰訊、百度這樣的大公司。這個過程是從亂到理性的,醫療投資領域同樣會走類似的路徑。因為行業的發展必須有一定的資本注入進來,才能不斷地培養人才,形成一定的產業環境,把這個行業真正推動起來。
在投資人趨于理性和冷靜的當下,蔡大慶認為其實是有一些很好的企業,需要真正有眼光的投資人去發現他們,給他們資金上的支持,給他們戰略、管理等方面的協助,然后伴隨他們成長。這些企業是互聯網醫療的價值洼地,是需要投資人去真正深入挖掘的。
目前活躍于創投領域的,除了純粹的VC,也有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蔡大慶此前曾在華大基因負責投資工作,2010年后進入君聯資本,可以說對產業資本和風險投資的區別有深刻理解。
蔡大慶指出,兩者最大的不同是看問題的角度。產業資本眼中會更多地考慮被投公司與自身業務的協同和戰略布局,而不是單純用財務指標來計算回報。但是從風險投資角度看,對創業公司的投資更加注重財務回報,其他的協同效應或戰略布局是無法顧及太多的。
對于優秀創業企業如何選擇投資者,蔡大慶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如果創業者認為自己所打造的平臺是有普世意義的,其價值不依賴于行業巨頭的扶持,而是希望服務于更多的人、產生更大的社會意義,那么早期一定要維持自己的獨立性,盡量向前奔跑,而不是去和行業里的巨頭深度綁定。這樣的公司通常會在后期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蔡大慶最后表示,當下開放的中國擁有一大批能與國際領先技術接軌、甚至超越國外的人才,也有不少國外回歸的團隊。君聯資本一向秉承“事為先,人為重”的投資理念,與有德、有志、有識、有能之人合作進取,在市場大潮中找尋可順、可為之勢。君聯資本非常愿意看到那種有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或資源整合能力的平臺性公司,這些公司才是君聯資本非常重視并愿意投資的,也更有可能成為未來在醫療健康領域的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