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就醫160位于北京亮馬橋附近的新辦公樓里,筆者第一次見到了羅寧政。新的辦公環境視野開闊,代表健康的綠色構成了內部裝飾的主色調。這里未來將更偏向于產品的研發,成為就醫160除深圳外在全國的另一個中心。
從穩步發展,到迅速崛起,就醫160在這一兩年內取得的成績讓很多依然在苦苦尋找盈利模式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刮目相看。2015年5月,就醫160獲得1.3億元B輪融資;2015年底,公司在新三板上市。一系列資本運作的成功,把就醫160和羅寧政推進了目前國內移動醫療領域的第一陣營。
(就醫160的創始人兼CEO 羅寧政)
作為就醫160的創始人兼CEO,羅寧政從2004年創業之初,就一直想做好一件事:提升中國醫療健康產業鏈的效率。
作為第一批“觸網”的IT人,在上個世紀末互聯網浪潮席卷全國的時候,當時還在醫院信息科工作的羅寧政就已經有一種創業的沖動。直到2004年,羅寧政終于認識到,中國醫療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始終離不開互聯網的參與。一個埋在內心多年的互聯網創業夢想,加上本身樂于分享和交流的“互聯網性格”,讓羅寧政在那一年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在公司還沒有成立的時候,羅寧政就已經注冊了91160.com這個域名。91是就醫的諧音,而160則是受到當時網易163以及其它黃頁類門戶網站的影響。91160.com,這個域名帶著羅寧政希望打造中國醫療服務門戶網站的決心,一直被沿用至今。
一個鏈接一切 又能賺錢的互聯網大健康平臺
從2004年開始創業,羅寧政和他的團隊曾經嘗試過為醫院建立博客、搭建網站,甚至還研發了能讓醫院自主建站的產品,目的是為了讓醫院在網站上為患者提供服務。顯然,這樣的期望在當時的環境下還比較超前。
直到2010年左右,政府推動醫院開展網絡掛號。羅寧政感覺到,這就是他們在創業初期的摸索中最渴望的機會,一個能讓醫院深入參與到互聯網化進程中的機會。
以推動網絡掛號為切入點,就醫160目前已經擁有患者端、醫生端和醫院端三款產品。
患者從預約掛號開始,診前、診中、診后環節都可以接受到就醫160平臺的全流程服務。從就診指引、預約掛號,到手機取號、診中支付、檢查報告單手機查詢、診后點評及慢病管理等一系列流程都可以在就醫160平臺上完成。
當年羅寧政想要建立的那個他自己心目中的“網上醫院”,到這時候才算是初見端倪。截至2016年2月底,就醫160已服務全國6000多家醫院,累計服務人次近2億,服務醫生數超過42萬。但是作為一個企業家,羅寧政需要解決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公司如何盈利?
羅寧政清楚地意識到,公司不可能通過掛號服務來盈利,否則就和“黃牛”無異。也不太可能向醫院收取費用,因為醫生本身是稀缺資源。最后,他把目標鎖定在大健康領域的上下游產業。
目前,和就醫160有深度合作的企業涉及體檢、醫藥流通、國際醫療等多個領域。在這個平臺上,患者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折扣,企業可以有穩定的客戶源,平臺本身也可以抽取傭金,實現了多方的共贏。
羅寧政對公司的定位是,通過為醫院提供服務來吸引患者,再和健康企業合作將流量變現,成為一個有患者有流量的互聯網平臺。
談到就醫160在2016年的目標,羅寧政表示未來會在醫藥方面發力,但是目前主要的增長點還是“做連接人與醫療服務的平臺”。中期目標是到2017年將全國大部分主流醫院資源接入自身平臺,同時實現年度營收過億元。
談到與其他互聯網醫療公司的差異,羅寧政認為就醫160會把目光聚焦在IT產品上,不會自己去做醫療服務。在羅寧政看來,實際上醫療的核心就是三件事——醫療服務、藥品和醫療保險,而這三個領域都是以醫院為中心的。所以就醫160未來還是會以醫院為核心,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優化醫療服務、藥品流通和醫療保險,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
掌握線下IT和互聯網“兩門語言”
就醫160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羅寧政認為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人才。從一個在醫院信息科工作的IT人,到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掌舵者,羅寧政覺得這種跨領域的經歷讓自己學會了IT和互聯網這兩種“語言”。
羅寧政認為,移動醫療最大的障礙還是在于人本身。
互聯網人的思維偏線上,以用戶為導向。而醫院的IT產品是以客戶為導向,重點在于滿足醫院的需求。線上的互聯網團隊和線下的IT團隊是兩種思維方式、兩種行為方式和文化。“整合資源是特別困難的一點,也是‘互聯網+’未來的主要挑戰。”
羅寧政表示,移動醫療的純線上團隊,由于對醫院不了解,在業務的布局上會偏輕,有些理想主義。而當他們意識到醫院的重要性時,才發現已經很難改變,因為醫院的門檻比較高。以前的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不太了解B端的需求,B端又很難有互聯網思維。思維的融合,跨界人才的儲備,對于任何一家互聯網醫療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挑戰。雖然就醫160在這方面做得已經比其他企業好了很多,但還要繼續努力。
羅寧政給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個“互聯網人”,只是比較了解線下醫療行業的運作。他了解醫療行業本身的情況,也知道互聯網的策略,算是能夠掌握兩種語言。互聯網人和醫療業界有時候是很難溝通的,懂兩門語言可以作為一個橋梁。
這座橋梁,連接的是就醫160的人才隊伍。目前公司總團隊人數超過700人,一半線上團隊,一半線下團隊。線下團隊主要負責醫院的IT產品、項目實施和醫院活動的推廣。線上團隊則負責產品研發等工作。
羅寧政表示,兩大團隊的成長得益于這十年來經驗的積累。由他們開發的藍蜻蜓院內感染管理軟件已經擁有6000多家醫院的客戶。這樣的產品培養了團隊與醫院數據對接的能力,也讓他們積攢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資源,形成了一個線上、線下并重的團隊。
取締有償掛號 對移動醫療是利好信息
在整個醫療健康產業的諸多環節中,掛號是離C端最近的。正是因為如此,掛號的問題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六年前,政府鼓勵醫院推進網上掛號的舉措給了羅寧政和很多互聯網醫療創業者一個絕好的機會。而在當下,北京市衛計委發布的《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關于開展對醫務人員通過商業公司預約掛號加號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則給互聯網醫療行業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就醫160作為國內最大的以掛號切入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之一,面對這個消息時卻表現出了樂觀的態度。羅寧政認為,這些措施有助于構建公平合理的就醫環境,規范行業發展。對移動醫療的長遠發展是一種利好。
羅寧政表示,判斷一個政策是利空還是利好,必須要從整個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來看。有償掛號是一些企業的獲利模式,但是從長遠看來有償加號服務既不能提高醫生的服務質量,更無法改變醫療資源的分配結構,最終只會進一步導致稀缺醫療資源不斷被爭搶,陷入惡性循環。
羅寧政把有償掛號比作”毒品“,對于很多移動醫療平臺來說可以帶來短暫的“興奮”,但卻很難實現移動醫療在商業模式上的真正突破。如果一直靠加號為生,移動醫療永遠改變不了“寄生蟲”的狀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衛計委本次取消的是醫生私自與商業掛號平臺合作提供的有償加號服務。目前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模式眾多,就醫160 從未開展過任何類型的“有償加號”服務,所提供的所有加號服務均為免費。
這樣的掛號服務主要目的只是為了幫助部分有特殊情況的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就診和治療,同時幫助醫院醫生靈活安排時間,以緩和醫患關系。患者在就醫160平臺上看到的號源價格與直接去醫院掛號的價格是完全相同的。
羅寧政還表示,在北京衛計委打包出臺的掛號政策中,到2016年年底前,北京市屬醫院將全部取消現場放號,總體預約掛號率預計將達到75%。顯而易見,這對以就醫160為代表的以掛號切入的互聯網醫療平臺而言,意味著重大機遇。
北京市并沒有取消加號,只是取消醫生手工加號條,改為醫院統一管理。就醫160一直以來都是以醫院作為互聯網醫療的重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到了‘網上醫院’。巧合的是,我自創業之初,就把打造‘中國人的網上醫院’作為企業的核心使命。就醫160就是要用IT手段,幫助醫院提升信息化水平,幫助醫生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結語:
在談到早期的創業經歷時,羅寧政提到了中國博客教父方興東和他的那篇文章——《起來,挑戰微軟的霸權》。文章的最后一句話是:“真的希望國內的牛人們多一點創意,搞出自己的東西來。”
這句話出現時的語境,是上世紀末互聯網在中國初興之時。此情此景,和現在互聯網醫療的創業大潮何其形似。而羅寧政,這個有著一些復古情懷的創業者,就是被這樣的一句話激勵,帶著就醫160一路走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