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舉行記者見面會。今年兩會,鐘南山的關注焦點是兒科醫生流失、寨卡病毒、醫務人員待遇、大氣環境和呼吸系統疾病等熱點話題。“在提問前我想重點談談醫改,醫改的根本在于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
在會后追訪中,他坦言,輿論現在關注的問題例如分級診療、三級醫療、藥價改革等,都是醫改的下游問題,而恢復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定位,則是醫改的上游問題,“只有解決了上游問題,下游問題才能解決”。
講香港經歷:
專家不能私接病人
鐘南山說,幾天前的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我一位朋友,去香港定居,家對面就是威爾士親王醫院,他拜托我找個主任,給他孩子掛糖尿病專家號。”在內地,托熟人加號是常有的事,很多專家都無法拒絕這“人情加號”。當時,鐘南山撥通了這家公立醫院相熟專家的電話。“沒想到他說,‘病人得先看看所住地段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覺得可以轉診,寫個轉診信,我才能收,這是醫管局的規定。讓我直接給他看病,我做不到。’”這段“導醫”被拒的經歷讓鐘南山感慨,香港的分級診療做得很好。
鐘南山認為,內地醫改也應該建立類似的分級診療體系,由政府承擔起公立醫院的運行責任,加大政府投入,使公立醫院恢復公益性定位。
曬平均收入:
醫護人員年均6.9萬
鐘南山表示,香港同行的做法也體現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醫生不必考慮太多(人情)。”他進一步解釋說, “因為他們的公立醫院都是由政府投入,醫生的收入是政府給的,而且是社會平均工資的5~8倍。”鐘南山說,高收入讓香港醫生有了底氣,可以專心治療疑難病人、做研究,“也不用考慮用什么藥、收回扣。”
鐘南山曬出了他調研多家醫院得到的醫護人員平均收入為年均6.9萬元,“相當于當地社會平均收入的1.12倍”。他說,在英國,醫護人員平均收入是社會平均收入的3.5倍,美國是5~6倍。鐘南山說,必須打破醫護人員收入與科室收入、醫院收入掛鉤的局面,“醫療是最基本的社會公共服務,不能推給社會,不能市場化”。
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去年的諾貝爾獎,在國內外掀起中醫藥熱。鐘南山建議,中醫藥保健藥可多做臨床觀察。“不少人喜歡廣東新會的陳皮,它們對灰霾是否有排出作用?我們最近就在用豚鼠做動物實驗。我們把它們放在珠江隧道的污染環境下,再觀察它們吃了陳皮前后氣道反應和分泌物情況,做一些對比觀察。”
談醫生集團:
不想搞因為沒時間
從去年至今,不少公立醫院醫生走出體制,自建了“醫生集團”,或者借助多點執業制松綁,橫跨體制內外,組建“名醫工作室”。鐘南山會否投身其中?
“沒有時間。”鐘南山毫不含糊地表態。他說,他有兩個院士朋友,也跳出了體制,加入醫生集團。“可是我目前不想搞,因為還有任務,要培養學生,周六日有空,還得看研究生文章。”他表示,投身“醫生集團”的醫生認為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有更合理的收入,或者發揮出自己在體制內發揮不了的作用。
鐘南山感慨地說,從醫56年來他帶了900多個呼吸科醫生,近2萬名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學醫的目的都是救死扶傷,醫生也渴望擁有陽光收入和社會尊嚴。但是在目前,醫生的尊嚴、地位、收入等都成問題。”鐘南山表示,歸根結底,這是因為公立醫院的定位問題沒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