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福利一区_性一交一乱一乱视频_欧美日韩免费一区_情趣视频免费观看 - 有码在线播放

行業論壇
為什么說中國醫療的未來是“基礎醫療”
發布于:2016/6/21 來源:診鎖界 閱讀:890

       保險、互聯網和醫療實體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孰主孰次?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將影響到企業的戰略發展及個人的職業定位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是每個醫療人都要盡下心來,仔細思考,確定自己的判斷!

       作者觀點如下:

       如圖:

       醫療實體是醫療行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保險是通過一種商業形態在醫療費用支付上解決了部分問題,互聯網提升了看病的效率及提高的信息的對稱性。

       若沒有保險和互聯網,醫療實體照樣可以存活的很好,幾千年來就是例子。從出現100多年的醫療商業保險和20多年的互聯網之后,醫療商業形態就增加更多的科技和金融色彩,可助力一個更優秀的醫療體系或醫療生態的建設。可以讓醫療“騰飛”!

       但沒有的醫療實體,醫療商業險和互聯網醫療都是空談,何談去顛覆醫療?!


為什么說醫療實體仍是醫療體質最核心的部分,不會改變呢?

     因為:

  • 人性的本質之一就是需要溝通,面對面的溝通;

  • 看病更是需要深層次的溝通及情感交流:

  • 互聯網醫療除了提高醫療行為過程中的邊緣效率之外,對醫療的核心痛點并未有實質性的改變。

      中國醫療行業最大的痛點:基礎醫療的薄弱

行業最大的痛點就是最大的未來!

持續的痛點就是持續的機會!


為什么說中國醫療的未來就是基礎醫療呢?

1.政策引導

(1)移動醫療探索下沉、醫生集團落地,這些需要更多基層醫療機構來提供場地;

(2)自由、多點執業,鼓勵社會辦醫政策和醫生對體制不滿等條件,加快體制醫生出來建診所。

2.社會環境需求

       老齡化水平高,社區慢病管理及康復需求增大;

       2015年中國老齡化水平約為15.5%,2.2億;到2030年將達到23.3%,3.34億

       二胎放開,社區兒童健康管理的需求增多。

3.基層門診量大

       基層醫療的門診量大,目前占總門診的量的60%,以后會占到80%以上,10年后基層就診療量約比現在要增加16億人次/年。(目前中國平均年門診量約為77億次)

4控費:

       各國的醫療醫改經驗表明只有強基層,做好慢病管理,疾病預防,患者教育等基礎工作,才有能節省醫療費用支出。

5.落地:

       基礎醫療幾乎將現在所有的醫療健康服務落地;并且方便快速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

6.體制外基礎醫療有更多的盈利點和想象空間

       作為單個或多個獨立的小的診所個體有非常多配套需求需要滿足

       檢測:檢測儀器耗材統一采購,或建立區域檢驗中心

       藥品:藥品統一采購

       手術:建立區域手術中心

       新技術:新的診療技術引進及其培訓

       轉診:與三甲醫院建立醫聯體、與醫生集團合作

       系統:診所運營系統

       健康促進工具、保健品:健康管理相關產品

       媒體:個體診所品牌推廣

       保險:商業健康保險與產品的融合售賣;醫療責任險

7.回歸:

       基層醫療的大力發展是中國“赤腳醫療”的回歸,是改革開放30多年后,對生活品質要求的回歸,是人性的回歸。


“移動醫療”作為工具屬性,不需要那么擁擠,99%的移動醫療企業都要死掉。

醫療投資重心正在改變“移動醫療——醫生集團——基礎醫療

投資正在從投概念到回歸醫療本質。


基礎醫療已來,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