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種集診療、護理、家政“一條龍”式服務于一體的“居家醫康養”模式正悄然興起,這是一種依托鄉鎮衛生院和分布在社區的社區服務站、診所的服務模式。以山東曲阜為例,醫院內部成立了專門的居家養護科,滿足上門服務的市民只要撥打一個電話,醫院的居家養護科就會派出包括醫生、護士、康復員在內的醫護隊伍到家服務。與此同時,對有養老需求的老人,醫院還與專業養老機構進行“聯姻”,打包提供家政等養老服務,解決養老機構“養老不醫護”、醫療機構“治病不養老”的問題。
二、醫康養模式的機遇和困境
我們寬泛的認為,醫康養的目的是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也是針對目前老齡化社會的有效舉措,如今,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數量的增多對傳統居家養老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挑戰,而受傳統養老思想的影響,我國在機構養老方面的準備并不充分。從養老市場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具備醫護功能的養老機構供不應求,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將成為未來養老發展的主流。
但是,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發展目前面臨困境有三個方面:一是市場運營跟不上需求,民營醫療機構難發展。由于民辦醫療機構獲得準入身份比較難,所以進入該市場的熱情度并不高;而且在實際操作層面,國有醫療服務機構占據政策的競爭優勢;并且養老服務目前并不屬于診療項目,在醫保報銷金額和住院時間方面受到的限制較多,很多康復期較長的老年患者因此延誤了治療,導致整個運營過程缺乏市場化和服務性。二是老年人的認識不夠。由于老年人普遍認可居家養老,對機構養老的認識不夠。另外現有養老機構在建設和規模上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普及并不容易。三是供求失衡。醫康養一方面所需要的床位不足,另一方面空床率又較高。大部分養老機構并不規范,醫療水平偏低,而診療水平高、信譽好的醫療機構,其資源十分稀缺,并不能惠及大多數民眾。
三、醫康養模式是社區衛生未來發展的點金石
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已有的醫康養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中心輻射”模式:即醫療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合作,以綜合醫院為中心,環繞形成若干養老型社區,每個社區設養護站,專業醫護人員定期上門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檢查,視老年人健康狀況為其確定居家養老、社區中心養老或醫院養老類型。另一模式為“養老產業城”模式:選取大城市郊區,或交通環境便捷、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規劃建設健康產業城。健康產業城是一個復合式的概念,除具備養老功能外,還可加載醫藥生產研發、醫藥金融保險、養老地產、運動休閑、醫療特色旅游等多種功能,是對醫養融合模式和中心輻射模式的整合提升。兩種模式雖各有優缺點,但比較確定的是,除了社會效益,在經濟收益、帶動就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方面也有明顯的提升作用。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撕開了社區衛生要靠政策、靠國家財政撥款的口子,真正把國家相關政策納入市場經濟的范疇,如果能規范機制,未來將是社區衛生事業的又一片藍海。
四、醫康養模式需要面對的未來
從目前養老市場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具備醫護功能的養老機構不僅供不應求甚至方興未艾,再結合中國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以及經濟結構的變化,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必將成為未來養老發展的主流。然而,如何在醫康養模式運營過程中,既能滿足老人的各種需求,又能帶動地區產業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索,還需要在多層級的養老體系、市場化的運營模式、人性化的設計等各個層面提出更多創新性的規劃理念,這也是一個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