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動輒幾十萬平米、幾千張床位的大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不經意地萌生一種“小意思”的心態。
然而,實際情況是,社區衛生中心未必有你想像得那么簡單。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干什么的?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
我國有多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在大中型城市,政府原則上按照3~10萬居民或按照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規劃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可設置若干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可實行一體化管理。
截至2015年9月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達到3.5萬個,與上一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誰建設?
政府要求進一步加大政府舉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力度,同時按照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通過對現有一級、部分二級醫院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醫療機構等進行轉型或改造設立,也可由綜合性醫院舉辦。街道辦事處范圍內的一級醫院和街道衛生院,可按照相關標準直接改造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較多、規模較大的二級醫院,可按相關標準,選擇符合條件的人員,在醫院內組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人事、業務、財務的單獨管理。
社會力量舉辦的衛生醫療機構,符合資質條件和區域衛生規劃的,也可以認定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社區衛生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站舉辦主體可多元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可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或由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舉辦,也可按照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根據國家有關標準,通過招標選擇社會力量舉辦。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該建成什么樣?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標準。例如,至少設日間觀察床5張;根據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可設一定數量的以護理康復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得超過50 張;建筑面積不少于1000m2;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此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部分指標,作為地方標準,報衛生部核準備案后施行;等等。
為加強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的管理,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標準,滿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功能需要,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了《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項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該意見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設備配置、建筑提出了具體要求,例如,設置護理康復床位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床位規模應根據當地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考慮服務人口數量、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服務半徑、交通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每千服務人口(指戶籍人口)設置0.3~0.6張床位,且原則上不超過50張;配置X線機的,按每臺不超過60m2 增加建筑面積;等等。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前期需要做什么?
項目建設前期的主要工作是策劃,包括三個關鍵的環節: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制定項目任務書和建立項目工作機制。
建筑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需求與項目提出的理由是否充分;項目方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是否先進適宜;建設項目所需資金及解決渠道;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后的醫療服務能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項目建設組織與周期是否合理,項目可行性通過后,才能進入下階段的工作。
項目任務書的編制工作分階段與建筑設計工作交叉進行,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信息收集和功能規劃,第二階段是初步的空間規劃,第三階段是更詳細的空間規劃。
項目工作機制的建立主要包括建立團隊機制、信息管理機制和資金進度管理機制。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筑設計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看起來規模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建設大醫院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過程中,也都要考慮,一個都不能少:例如人性化、節能環保、流線的安全與便捷、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等等。
在建筑裝備方面,給水排水和消防系統、采暖通風和空調系統、電氣系統、智能化系統、熱力系統、醫用氣體供應系統、物流傳輸系統、醫用電離防護設施等樣樣齊全。
現在,你還覺得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件很easy的事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