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以及加強組織實施三個大的方面說明及明確了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要求。
較為引人關注的是,《指導意見》在加強組織實施中提到,“推廣運用PPP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基礎工程、應用開發和運營服務”。這無疑讓很多正在尋尋覓覓找機會投身社會主義PPP建設的投資者又看到了一條投身祖國事業的新路徑。
到底什么才是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在此,我們不做過多的文字定義、概念劃分及技術性分析,相信就這個健康醫療大數據這個概念,會有很多專業的IT或醫療領域人士對此能給我們更加專業的解釋。實際上,健康醫療與新興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并非只能得出某一單一的產品,而是根據不同的需求,結合不同的技術,面向不同的使用者群體,可以開發出滿足不同需求的產品,或產生一系列產品的組合。
說到此,可能有些朋友就疑惑了,投資PPP,不就是修個路、建個污水處理廠、棚改安置房,要不就是搞個什么工程這些看得見的“大件”嗎?醫療領域PPP,那就是新建或改建醫院啊,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大數據,到底怎么個搞法?
實際上,《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42號,俗稱“42號文”)早已正式向PPP模式打開了科技、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大門。
醫療與新興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這塊蛋糕在國內市場上也已經出現了不少喝“頭啖湯”的:達實智能與淮南市政府簽訂了《PPP項目協議》,以“項目投資、開發和運營一體化”的運作方式實施淮南市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建設項目,特許經營期限為10年,合同總金額約為2.385億元。根據協議,達實智能負責信息專有網絡系統、主要針對醫院客戶端的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等與主要針對居民客戶群體的分級診療系統、雙向轉診系統、遠程醫療、網絡醫院等的建設、運營及維護。政府向達實智能支付購買服務費。除此以外,達實智能還可基于人口健康信息平臺開發針對居民和第三方機構的運營項目。
《指導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基礎工程、應用開發和運營服務,無疑是把這塊大蛋糕推到了更多投資者的面前。這塊蛋糕有多大?在當前推進醫療改革及普惠民生的大背景下,在14億人口對健康及醫療資源的緊迫需求中,這塊蛋糕的大小就留給各個投資者自己判斷了。醫療領域是個風口,豬有多重才能起飛?這道算術題留給各位熱心祖國事業的投資者慢慢探究吧。
我在去年就和一個客戶做過做類似項目PPP的咨詢。在這個領域,我認為,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社會資本方的盈利模式的構建、醫療信息的使用范圍限制、個人信息及醫療信息等隱私的保護。這些法律問題需要我們大家都好好思考:這些醫療信息的所有權是誰的?社會資本方是否可以基于這些數據做成研究報告進行出售,對接醫療保險機構、制藥公司等機構?個人的隱私如何得到有效保護?
畢竟,我們可不想隔三差五的就接到不知名醫院或機構打來的電話:
“喂,您好,請問您需要無痛人流嗎?“
“哦,老子是個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