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部分人類都掌握了一些急救的技能,可以想象我們的社會是否變得更加和諧一些,突然暈倒在道路旁老爺爺,或許就會有更多的幫扶和救治機會。最起碼,我們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遇到意外,也同樣可以獲得更大救治的機會。
急救技能學習,居民都有必要掌握,好在我國這幾年加大培訓力度,但面對我國這么龐大的人口數量,受眾者還是極其少數的。
如何才能讓大部分國人能夠逐漸都掌握一些急救的技能,特別是心肺復蘇術的技能?
診鎖界在一年一度的“世界急救日”(今年是9月10日)來臨之前思考良久,認為未來,基礎醫療機構將最有可能承擔起這一神圣而又具有偉大福祉的工程!診所、衛生室和社康等小微型醫療機構,數量眾多,深入居民社區,具有很好的基本條件來做這一培訓事宜。
但目前中國20萬的城鎮診所和60多萬的鄉村衛生室,至少95%以上的數量還沒有為居民進行過相關培訓。主要原因一是機構醫生本來就不太具備這個能力,二是醫生忙于生計,也沒這個意識。
作為中國新型的醫療機構、新型診所,急救培訓是必定要配備的,初期可能要承擔一些成本,但長期會收獲很多!開展培訓,初期可少量收費或不收費,主要作為公益和維護會員的方法,后期完全可作為公益來做。
期間功德,時間會證明。
了解幾個名詞:
世界急救日: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將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定為“世界急救日”,這個國際組織希望通過這個紀念日,呼吁世界各國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
心肺復蘇(CPR):是搶救生命最基本的醫療技術和方法。它是對心搏、呼吸驟停后所采取的搶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通氣、電除顫、機械通氣、靜脈輸液以及藥物治療等。其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環恢復和自主呼吸。
心臟驟停(CA):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預計的情況和時間內心臟突然停止搏動,從而導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環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組織細胞嚴重缺血、缺氧和代謝障礙,如不及時搶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驟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終末期的心臟停搏,若及時采取正確有效的復蘇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復。
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復蘇,4~6min后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
關于CPR
在急救培訓眾多項目的中,最重要的一個培訓就是CPR,所以本次診鎖界就先整理了CPR相關資料。
相關資料顯示,在美國,國民CPR (CARDIO PULMNARY RESUSCITATION 心臟復蘇術) 的公眾培訓率是25%,西雅圖等城市培訓率超過30%;而北京2007年的一項問卷式調查表明市民中通過各種形式接受過急救知識普及教育的比例占12.9%,接受過CPR培訓的占5.7%,能夠獨立實施基礎生命支持的僅占0.2%,僅就此數據來看,中國相差太大。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有55萬人。深圳2009-2012年共記錄了4762心源性猝死人數,其中只有143送到醫院才有生命體征,出院的只有3人。
可以沉默一下。。。。。。
急救技能的普及將會提升一個國家人文素養和就醫素養,爾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