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稱之為老年宜居社區“適老性改造”,改造的核心理念是“積極老齡化”,要將“健康、參與、保障”作為指導思想,融入到“適老性改造”的政策制定和執行中去,并且要為社區養老功能適應深度老齡化的發展提供可供變更的空間和潛力,使社區具有可改造性和加減設施的可能,滿足老年人對功能變更的需求。
一.現有住宅結構不易改造
舊房的改造比起新房的裝修來說多了一道工序,就是要拆,這也為舊房的改造增加了一些難度,如果我們將舊房改造裝修并加裝適老化設施設備,不僅為房子添加了生機,也改變了房子以往破舊的形象。但舊住宅大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一些城市建設的五至七層的老式樓房,這些樓房在建造是大多采用的是磚混結構,承重墻所占比例較高,這為居室空間的重新組合造成一定的困難。
最突出的問題在于這些老樓沒有電梯,對于居住人口數量不多的低層老樓來說,加裝一部電梯,涉及到房屋規劃、改建成本出資、設備施工安全、電梯運營維護等問題,投入費用動輒數十萬元,不可能完全由政府來承擔,如何制定住戶費用分攤方案,如何統一業主思想,這些都是現實且棘手的問題。加上房屋結構改造、電梯設備購置安裝直接涉及到生命財產安全,審批門檻相應提高,因此單就加裝電梯這一項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二.政策法規不健全
1.政策目標導向及執行力不夠
目前制定的一些適老化改造政策,尤其在落實層面,普通的老齡工作者選擇性地執行一些簡單易行、能產生轟動效應的政策,并未從實質上深入理解積極老齡化的要義。比如住房的“適老化改造”,存在過度改造的現象,有些改造重整潔度輕安全度,有些重改造輕管理,改造完之后的安全管理和維護管理不能保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健身器材,建成之后就缺乏維護,特別是高使用頻率下器材的老化現象。
2.政策目標群體范圍過窄
目前已有政策所涉及的老年人范圍過窄,接受適老化改造的居室數量極少,按照這樣的速度計算,單單完成現有老年人的居室改造就遙遙無期,更何況老人家庭這一數據處在不斷增長的趨勢,所以多數老年人實際上還是被排除在這一政策之外。
其他一些需要政策導向解決的難點問題如容積率問題、房屋間距問題、拆落地新建問題、依托市場機制問題、資金平衡問題等也需要在法律框架內依法保障適老化改造工作的有序推進。
三.市場開發不足
通過對北京、上海、西安等一些城市已實施的適老化改造項目的研究,可以看出,無論是服務內容還是服務水平都與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適老化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盡管建設部和民政部在1999年頒布的《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JGJ122-99)中對城鎮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專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和公共建筑設計要求做了規定,建設部在2001年頒布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中規定了城市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區無障礙設計的實施范圍、內容和要求,然而經過十幾年的緩慢發展,舊住宅社區適老化改造項目仍局限在無障礙改造、增設扶手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上。
例如,上海、北京等城市對部分老年人比較集中的住宅小區進行了改造,主要內容為在大樓底層單元入口處增加無障礙坡道和欄桿扶手等設施,只有個別條件允許的多層住宅樓采取了增設升降電梯這種相對復雜的改造內容;西安市對一些殘疾老年家庭免費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內容包括更換防盜門、在門前設置坡道、降低廚房案臺、在浴室墻壁安裝扶手等。由此不難看出,適老化改造市場化程度不足,尚未引起相關部門及市場各相關方的足夠重視,對適老化改造服務市場的增長潛力和發展前景仍缺乏足夠的認識。
四.產業鏈尚未形成
西安市大多僅對一些社區的老年殘疾家庭進行了無障礙化改造,很少有針對普通老年家庭的適老化改造的案例,可以看出,西安市在這方面的設計和施工服務還處于缺失狀態。這只是個例,我國多數城市目前都處于服務體系不完善狀況,沒有形成普適的適老化改造設計和施工服務體系,適老化改造項目種類少,改造方式和內容單一。因此,應盡快研究制定支持適老改造設計和施工開展的政策法規,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對一般老年家庭的改造,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改造項目的種類,促進適老化改造設計和施工服務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加快研發生產體系和產業鏈的形成。
五.融資渠道單一
在社區適老化改造過程中,老人最擔心的問題仍然是資金問題,只有經濟狀況較好的老人認同適老化改造的比例較高;從已經實施的改造項目來看,大多是對公共區域的改造項目,或者是為困難老年家庭提供免費改造服務,項目建設資金仍主要以城區改造專項資金的形式由財政負擔。拿西安市來說,適老化改造資金主要來源于西安市專項城區改造資金,已試點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社區,服務人員的工資主要由財政負擔。
這種單一的資金來源雖然在舊社區適老化改造的探索階段對于推動適老改造示范工程有積極作用,但是在“未富先老”、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這種方式難以滿足眾多老年家庭的需求。近年來,有部分居家養老設施的建設項目資金來源于財政以外的渠道,如彩票福利金和社會捐助等,但是這類項目在數量、規模和分布等方面還非常有限,面向廣大老年家庭適老化改造服務項目的多渠道融資途徑和融資機制尚未開發和建立,建議政府出臺政策加強對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引導,形成政府與社會力量結合的資金支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