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福利一区_性一交一乱一乱视频_欧美日韩免费一区_情趣视频免费观看 - 有码在线播放

行業論壇
鄭大一附院"369"模式大揭秘!
發布于:2016/9/19 來源: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 閱讀:1726

       隨著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開診的時間越來越近,這家全球最大的醫院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院三區”格局正式形成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設計床位3000張,開診時間是9月16日。開診后,鄭大一附院“一院三區”格局正式形成,即河醫院區、惠濟院區、鄭東院區,開放床位數量過萬張。
       目前,鄭東院區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9月初,鄭大一附院對新招的500多名護士和新晉的護士長,進行了一周多的崗前培訓。9月11日起,各科室專家已經陸續入駐,開始熟悉新環境。鄭東院區開診后,鄭大一附院將抽調各專業的高水平專家,全力支持新院區發展。

       鄭東院區開診后,鄭大一附院“369”的發展模式正式形成:
       3個院區格局:河醫院區、惠濟院區、鄭東院區;
      制度上遵循6個統一:管理模式統一、人員調配統一、質量控制統一、優質服務統一、信息建設統一、績效考核統一;
       同時重點打造9個院中院:口腔醫院、眼科醫院、兒童醫院、腫瘤醫院、心血管病醫院、腦血管病醫院、生殖遺傳醫院、耳鼻喉科醫院、移植醫院。
 
       三個院區相互協作,分工各有不同:
       河醫院區現有格局不變,未來以高端科研為發展中心,并將口腔疾病的診療工作重點放在河醫院區;
       惠濟院區則以腫瘤、康復為主,同時考慮惠濟院區離高速下站口近,附近居民多,院區附近醫療資源少的特點,重點提升、打造急救專業;
       新開診的鄭東院區是綜合性醫院,河醫院區有的科室,鄭東院區一個都不少,同時重點在眼科及心血管病治療領域發力。
       

       據可靠消息,我國著名心內科專家、北京安貞醫院的董建增教授將與鄭東院區深度結合。
       此外,為方便患者,鄭大一附院與公交公司協調,開通河醫院區與鄭東區院的公交專線,早上6點到晚上10點之間,每半小時就有一趟公交車往返兩個院區,中途不停車。除了公交專線,鄭大一附院還購置了20多輛客車,專門用于在三個院區之間接送、轉移患者。
       這些年,鄭大一附院的發展倍受爭議。100個人心中,有100個鄭大一附院?墒,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到鄭大一附院就診,好還是不好,事實已經證明。用鄭大一附院專家的話說:為老百姓看好病,不會有錯的。
       鄭大一附院院長闞全程說,如果單從醫療技術考核指標來看,國家衛計委2015年統計顯示,鄭大一附院在全國的醫療機構排第三,前兩名是北京協和、四川華西。 
       以前外省患者很少來河南看病,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2015年底,醫院住院患者中外省患者占11%。 現在,鄭大一附院的平均住院日從以前的14.5天,降到了9.5天。 
       鄭大一附院某負責人說,他接待過很多到鄭大一附院參觀的各界人士,多數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的,對鄭大一附院是有偏見,可是,經過實地走訪,離開時,看法完全不同了。
       今天,醫道君就帶您走近它,讀懂鄭大一附院。
 
84個億的背后
       當媒體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后,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爭搶新聞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在這種背景下,鄭大一附院成了被消費對象,它被媒體冠以“全球最大的醫院”,動一動就是新聞,不動也是新聞。
       就這樣,鄭大一附院在被各媒體一次次消費后,在公眾面前的背景模糊了,形象扭曲了。媒體,特別是自媒體投受眾之所好,從滿足人們窺私欲角度出發,拼命抓住鄭大一附院的收入不放,在84個億上反復大做文章,既賺取了閱讀量,又吸了粉。
       大家只關注鄭大一附院的收入,卻很少關注這幾年鄭大一附院的大發展給河南患者帶來了哪些實惠。
       鄭大一附院的大發展始于2008年這一任管理層上任后。2008年之前,鄭大一附院的家底是什么情況呢?說出來您也許不信,全院只有一臺單排螺旋CT,一臺1.0的核磁共振,5臺黑白B超。那時候,想做超聲檢查,要預約7到8天,做CT檢查要預約20天甚至更長時間,F在,高排量CT就有20臺,核磁共振20臺,彩超300臺左右,所有檢查基本可以保證當天來當天做。
       2008年,鄭大一附院收入不到8個億,2015年是84億,現在每年的手術臺數達到21萬例。雖然收入增加了不少,但前提是接診量幾何級上升。
       和國內很多同級醫院相比,鄭大一附院的收費是低的,如果把鄭大一附院的接診量,放在一線城市同級別醫院,年收入應該在200億元左右,同一種病,同類醫院治療費用是鄭大一附院的2--3倍。
       在河南,鄭大一附院的實力遠遠超出很多三甲醫院,這是事實。
       2014年,河南有40萬人外出就診,而2015年只有10萬人外出就醫,鄭大一附院院長闞全程說,2016年力爭留住這10萬人。鄭大一附院不斷提升醫療水平,有能力給河南億萬百姓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讓河南百姓不用奔波千里之外就能治好病。
       闞全程說, 過去鄭大一附院的基礎比較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全國知名度非常高,70年代以前,醫療、教學都排在全國前列,后來發展慢了,落伍了。這幾年鄭大一附院的發展跟上了。評價醫院主要從綜合實力、學科、人才隊伍等方面,無論是從數量還是效益來看,我們是全國增長最快的,客觀看是規模大,辯證看也是人口大省,河南省的省情決定的。
 
虹吸河南專家、患者的說法不準確
       鄭大一附院壯大后,業內指責它虹吸河南專家,虹吸河南患者,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鄭大一附院近些年吸引的人才,都是國家級的,很少從省內引進。除了少量省內在原單位發展不順利的外,鄭大一附院從不主動引進省內專家。近3年來,鄭大一附院引進的人才,除了全職院士楊勝利,還有17名特聘院士。
       今年年初,鄭大一附院面向全國招聘博士,同時到河南報名的博士約370人,其中345人選擇了鄭大一附院。目前,鄭大一附院的博士人數,已經超過了1200人。
       虹吸患者的說法也不準確,72%的病人都是從基層醫療機構轉上來的。
       基層醫療水平比較低,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希望得到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在鄭大一附院,一個很簡單的手術,在基層可能就是高難度的,比如小兒巨結腸手術,鄭大一附院手術時間只需要半小時,基層醫院4個小時也不一定能成功。手術失敗后,再到鄭大一附院,專家需要花費6個小時的時間做修復。
       相反,與其他醫院相比,鄭大一附院并沒有到各地市搶患者,做得更多的,還是對口支持和幫扶,讓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層。
 
鄭大一附院是有溫度的醫院
       今年夏天,患者家屬在鄭大一附院廣場、大廳、走廊睡覺的照片在網上流傳開來,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鄭大一附院也因此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甚至有人批評鄭大一附院冷漠。
       事實上,這些照片,恰恰反映了鄭大一附院溫情的一面。
       鄭大一附院的高級管理人員,多數都來自于農村,青少年時期是吃過苦受過累的。醫院接診的患者中,72%來自農村。醫院的管理層深知他們不容易,患者家屬或陪護為了節省住宿費,不舍得住賓館。所以,領導班子明確規定:保安不準攆在醫院過夜的家屬和陪護,鄭大一附院要做的就是把衛生打掃干凈,引導幫助陪護,保證他們的安全。
       除了鄭大一附院,多數醫院則有硬性規定,不允許患者家屬睡在醫院廣場、大廳和走廊,自然也不會有那樣的照片。
       對于病房人多,電梯難等的問題,鄭大一附院是這樣解釋的:電梯的數量是根據床位和工作人員數量裝配的。但是,河南人注重親情,一人生病全家都來探望,這就造成了人多擁擠,電梯難等的現象。
       如果鄭大一附院也像其他醫院一樣,限制或禁止過多家屬進入病房,電梯的緊張程度會有所緩解,但考慮到患者生病后需要親朋好友的關懷,并沒有限制病房人員的進出。
       鄭大一附院到處充滿了人情味兒,比如對于外地需要轉診到鄭大一附院的患者,醫院接診全是免費的。 

幫扶基層醫院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去年8月和9月,鄭大一附院先后派出3名副院長,到河南陜縣(現更名為陜州區)、武陟縣和睢縣的人民醫院兼職名譽院長,拉開了在分級診療大勢下開展新形式幫扶基層醫療機構的序幕。
       3名副院長的幫扶行動不走過場,王家祥履職陜州人民醫院當天,就要求隨行人員到各科調研,次日召開現場辦公會,當即拍板:要用3至5年時間培育5到6個有影響力的學科,5到6個有特色的?啤保瑫r喊出“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病例靠鄭大一附院”的口號。
       劉章鎖副院長履職武陟縣人民醫院名譽院長時表態:這次對口幫扶不同于其它的醫聯體和協作醫院等形式,名字就定為鄭大一附院武陟縣醫療服務中心。文建國副院長到睢縣人民醫院,直接了當地讓縣醫院提要求,并承諾盡全力滿足。
       以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又稱三門峽第三人民醫院)為例,經過鄭大一附院的6年幫扶(兼職名譽院長幫扶模式前,鄭大一附院已經對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對口幫扶了5年),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年收入從幫扶前的3000萬,到現在的1.2億。現在,陜州區的群眾,基本不用到鄭州看病了,因為經過幫扶,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可以開展婦科腔鏡、心臟介入、胸腹腔鏡等微創手術,常見的骨科手術,本院專家就做了,疑難的才請鄭大一附院幫忙。
       每個月的月底,鄭大一附院的專家都會到陜州義診。上個月,義診專家去了25人,科主任及以上級別的專家就有18人。
       目前,以此形式幫扶的醫院有6家。除此之外,鄭大一附院還和100多家建立了遠程會診通道,此舉的目的就是讓基層的醫院趕快強起來,讓患者少跑路。
 
鄭大一附院的科研短板正在補上
       論技術,鄭大一附院和北上廣專家相比并不差,差距主要在科研領域。過去,河南醫生只重臨床不重科研,北上廣的一些專家手術做得一般,但科研做得卻很好。為了補上科研短板,鄭大一附院要求員工必須“一手臨床一手科研”。
       目前,鄭大一附院建立了30個博士團隊,每個博士團隊資助300萬元,力爭3年在科研及專業論文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現在,鄭大附院晉職稱時,非常看重論文,如果晉副高,必須有一篇影響因子大于3.0的文章;如果晉正高,必須有2篇3.0以上的論文。
       根據鄭大一附院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要建成國家級的區域醫療中心,想在不到5年時間實現這一目標,有難度,難度主要在科研。
       不過,科研方面,鄭大一附院也是蠻拼的。近3年來,鄭大一附院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就有180多項。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鄭州大學一附院排名63位,是河南省唯一上榜醫院,與2013年排名85位相比,上升了22個位次。 

【延伸閱讀】
       闞全程:我為什么要建全球最大醫院
       闞全程 鄭州大學副校長、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1963年生,河南光山縣人,F任鄭州大學副校長、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醫院院長、全國醫院改革創新人物、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科技帶頭人。
       主要從事臨床藥學研究,擔任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執業藥師協會副會長、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副會長、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衛生部醫院評價專家庫成員、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專家、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獎評審專家、河南省醫學會副會長、河南省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全球最大醫院”“年收入85個億”“加床加到醫生辦公室”,作為河南醫療界的航空母艦,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背負了許多標簽。尤其是春節后,那組“患者井噴場面堪比春運”的圖片,更是火爆了朋友圈。
       這家醫院為什么要建那么大?真如網友調侃的是“全球最大鄉鎮醫院”嗎? “300個醫生看2萬病人”是不是真的?

一、醫院每天匯總全國大醫院最新資訊,班子成員人手一份
      記者:作為 “超級醫院”的掌門人,業內都說您是“工作狂人”,大家很好奇院長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
      闞全程:只要不出差,我每天早上6點多到醫院,先到門診、病房了解情況,7點左右回辦公室處理醫院的日常事務,8點前處理完畢。上班時間主要處理專項工作、對外交流等。8點開晨會是醫院堅持多年的習慣,由職能部門負責人和院領導參加,集中反饋醫院前一天運行、查房遇到的問題,有問題立即解決。每天下班后,無論多晚,我都會到病房或門診轉轉。我從來不午休,每天工作時間差不多在12個小時以上。我的專業是藥學,平時沒有門診和病房,管理投入時間比較多。
      除了管理,我還帶學生、兼職全國主委(注: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主任委員,是眾多頭銜里闞全程最看重的一個),科研、業務上的工作,修改論文、審稿等放在周末。
      記者:您認為鄭大一附院在管理上有哪些特點?
      闞全程:除了晨會,醫院很少開會。晨會最長不超過半小時;每兩周開一次院周會,不超過倆小時,黨政一起開,效率比較高。大的事情定下來,各負其責,不扯皮,領導班子非常團結,相互支持。
      醫院雖然是公益的事業型單位,但在某種意義上,管理必須借鑒企業管理的模式,要學習、借鑒全國其他大醫院好的做法。醫院宣傳處每天匯總全國大型綜合醫院的最新資訊,班子成員人手一份,大家都可以了解國內最好的醫院都在干啥,有好的做法我們借鑒。

二、我們經常跟協和、301、華西、湘雅等醫院對比
      記者:提起鄭大一附院,大家都說“很!,到底“!痹谀膬海
      闞全程:社會上說“!,我們自己的感覺是比較務實吧。我們第一個理念就是要看好病,所以醫院在人才、學科建設、學術引進、設備等方面投入很多,醫療技術水平大大提高,與全國一流醫院相比差距不大。
      如果單從醫療技術考核指標來看,國家衛計委去年統計顯示,我們在全國的醫療機構排第三,前兩名是北京協和、四川華西;從病人結構來看, 2014年以前河南每年有40萬人外出就診,而2015年只有10萬人外出就醫。以前外省病人很少來河南,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2015年底,我們的住院患者中外省患者占11%!
      危重癥病人搶救成功率及救治能力,也是衡量一個醫院水平的重要指標,F在,醫院ICU病區床位數388張,在全國是比較多的;去年的危急重癥病人占67%,三四級手術占71%。我們經常跟北京協和、北京301、四川華西、湖南湘雅等醫院對比,成功率都是比較高的。

三、“門診堪比春運”的事實是這樣的
       記者:春節后,“鄭大一附院人氣爆棚,300個醫生看2萬多病人”,朋友圈轉載的這些情況是真的嗎?
       闞全程:病人多是事實,但也不像傳說的那樣,他們算法太片面。醫院初七上班,初八病人達到21987人,而2015年門診量最高紀錄是21685人,今年創新高了。按他們的算法,一個醫生看了170多個病人。很多人認為是一個人看的,其實遇到病人多的情況,醫院會讓專家加門診,大家一起幫忙看,把當天病人都給看完,并不是說一個人看幾百個病人。
       當然,人多了對服務質量還是有影響的。不可能每個病人都看10分鐘以上,除非像北京某醫院那樣,一個專家每天就掛15個號,現場再加15個,多了不看。河南這么多病人,不適合這樣限制號源。
       專家幾分鐘看一個病人是事實。專家都帶有進修醫生和研究生,一個專家后面有好幾個幫忙的。有寫病歷,有開檢查處方的。我們大概算一下,一個專家一上午平均要看50個病人,中午都顧不上吃飯,醫院門診部會送面包牛奶,簡單吃點。大家都不容易,很辛苦。
       記者:鄭大一附院有黃牛黨倒賣專家號嗎?怎么解決?
       闞全程:北京倒號嚴重,主要還是限制號源的問題。像北京某醫院一個專家就看30個病人,這導致很多人去北京看病幾天還掛不上號,自然給了黃牛黨空間。我們醫院風濕免疫科的劉升云主任,以前也有人倒他的號,一個號倒成四五百元。現在這種情況沒有了,主要靠協調管理、管理機制靈活。
我們醫院大,調整空間大?吹讲∪硕,門診部會隨時調配,增加專家門診,做好分流,保證當天來的患者都能找到專家;對于知名專家的網上預約,調整號源比例,網上少放一些,現場號源多一些,保證來現場的患者都能找專家看;或者為某個專家的病人開綠色通道,只要來的患者,無論多晚,保證全部看完。同時,對于號源進行信息全透明公開,醫院也嚴厲打擊黃牛黨。沒有空間了,黃牛就倒不成了。
       倒號是政策、管理機制等造成的,如何解決?我覺得醫院的管理方式需要探討。另外,北京的醫院為什么看病難?做個CT磁共振檢查就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我們醫院則要求所有的檢查當天完成,避免重復掛號,增加患者負擔。所以,不用住院的患者,一般一兩天就解決問題;住院需要手術的患者3天內保證手術,7到10天就可以出院了,F在醫院的平均住院日從以前的14.5天降到現在的9.5天。

四、靠什么吸引院士、專家?
      記者:鄭大一附院在招聘人才方面,被稱為“大手筆”。怎么理解這個“大手筆”呢?
      闞全程:2008年醫院職工2600多人,現在有8000多人。今年9月份鄭大一附院東區醫院就要開業,還需要大量人才。近幾年,我們大量引進全國知名院校的碩士、博士。2015年引進了209名博士,醫院擁有的醫學博士達到954名,占全省的80%,今年又引進346名,博士總數將突破1200人。
      同時,我們在國內大力引進學術帶頭人。2014年,全職引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勝利正式入職。楊勝利是我國著名生物技術專家,也是我省醫學界引進的首位全職院士。另外,醫院有16名特聘院士,還引進了29名海外高級科研人才,其中包括歐洲著名的磁共振及神經生理和尿控專家、丹麥奧胡斯大學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院士級專家漢斯教授,河南省衛計委特聘學科帶頭人潘寶晗教授,生物細胞專家張毅博士,丹麥奧胡斯大學肛腸外科博士后王貴憲教授等先后來院工作。
      記者:您認為,鄭大一附院靠什么吸引這么多人才?
      闞全程:院士、專家看重醫院的科研平臺、工作環境、醫療設備,還要看醫院的發展勢頭、發展潛力。尤其在引進院士方面,如果沒有科研平臺,給再多的補貼也不行。鄭大一附院的工作環境氛圍,機制建設等都比較好。醫療設備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最好的。可以說,專家回來搞科研,要什么有什么。在薪酬福利方面,我們給得比較高。在全國醫療機構里,不考慮地域差,至少是前三名。

五、我們的護士收入比其他醫院肯定高得多
      記者:坊間傳聞鄭大一附院引進人才,來了就給1000萬啟動資金,是真的嗎?
      闞全程:有。但這類人才要求很嚴格。這樣的高級科研人才包括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專家、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獲得者共5類。
      針對這些人才,醫院將為其提供科研啟動經費1000萬,每年再給予200萬研究經費,配備工作室和工作助手。此外,除了享受同級正式職工的工資、獎金等福利外,每年還可獲得100萬崗位津貼,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滿10年后產權歸個人。這樣的人才醫院目前有兩位:楊勝利院士與“973”項目首席專家秦志海。如今,楊勝利院士是轉化醫學中心主任,建立轉化醫學平臺,提高科研向臨床實踐轉化率,增加河南疾病防控能力;秦志海負責實驗中心,搞科研。兩人的啟動資金每人1000萬,此外,每年給楊院士補500萬科研經費,秦志海補200萬科研經費,他們都各自有科研團隊。
      高級臨床技術人才引進方面,醫院提供的是科研啟動經費500萬,除正常工資獎金外每年100萬崗位津貼,及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滿10年后產權歸個人等待遇。引進碩士、博士也給予科研經費,其中,博士給20萬,碩士給10萬。過去河南籍的博士很難回河南,現在周邊省的人才都吸引來了。我們招聘博士、碩士,報銷往返路費,招聘期間每人補貼2000塊錢。
      我們招聘人才不像有人說的“虹吸”基層人才,其實我們沒有挖本省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除了護士,醫院的醫務人員都是碩士、博士。
      過去我們從外邊請專家會診、手術,因為條件差人家都不愿意來,或者還要帶設備,F在直接來,醫院的設備要什么有什么。“家大業大”體現在各個方面,設備齊全、手段多,成功率就高。通過這幾年的發展,醫院并不像大家表面看到的“只是人多”,人多是有原因的,基層病人為什么要來這里轉診,因為來了能解決問題,能看好病。
      記者:引進的院士、科學家,給醫院帶來了什么?
      闞全程:他們的帶動意義很大,意義深遠。我們通過這個渠道,打通了國內高水平人才的通道。他們可以把國內一流的院士,不斷帶到醫院交流合作。院士會給醫院定規劃,引領科研方向;同時,醫院大的發展方向,都請院士把脈。在人才培養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綜合來說,還提升了整個醫院的科研水平。過去我們建科研平臺,都是小打小鬧,做不了大事,F在都是國際標準、國內一流,包括轉化醫學、基因診療、醫學數據庫等。
      目前醫院正在爭取2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各類學科排行榜中,實現更多的學科進入全國前10名。發展精準醫學,在利用達芬奇機器人新技術平臺的基礎上,加快推進TOMO、3D打印、基因診療、質子刀腫瘤治療項目、三維可視化肝臟手術計劃系統應用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平臺建設。
      鄭大一附院重癥病人多,一年30多萬住院病人的數據,也要做科研、做分析。過去很多醫療數據資源都浪費了,沒有人總結分析。現在我們要做高水平的大數據。所以,近幾年我們的意識有大轉變,并不是光喊“向國內一流醫療機構看齊”,而是實實在在縮小差距。
      記者:向您求證:坊間傳說鄭大一附院護士月工資超1萬,科主任年入300萬是真的嗎?
      闞全程:我們醫院的獎金分配體制與其他醫院不一樣。大部分醫院醫生獎金比護士多一倍,我們醫院醫生、護士獎金一樣多;颊呋謴、醫療質量保障,護理的工作很重要。并且護士收入只靠獎金,醫生收入更多元化,有門診、手術、會診提成等。我們的護士收入比其他醫院肯定高得多,月收入萬元是有的。有個別醫生收入較高,但也沒300萬那么多。

六、我們不是所謂的“最大鄉鎮衛生院”
      記者:“全球最大醫院”這樣一個稱號,對您來說是壓力嗎?
      闞全程:看怎么理解了。大了不是壞事,但也意味著我們承擔的義務更多。大,是河南有1億人口的現實情況給逼到這個地步了,我們有義務給河南老百姓看好病。當然,這個稱號讓社會各界關注我們,也督促我們要把管理做好、醫療技術提高、醫療服務做好。做大后,科研、人才、服務能力強了,才是一個良性循環。
      公正地講,鄭大一附院再努力幾年一定會有大突破。過去各種排行榜上都沒有河南的聲音,現在不管名次多少,都有一附院的聲音,這也是一種突破。另外,我們的病人60%多都是重癥病人,而不是所謂的“最大鄉鎮衛生院!
      記者:現在醫院已有1萬張床位了,還會擴張下去嗎?
      闞全程:關于床位數,1萬張是我們的基本床位(本院區7000張,東院區今年9月份開業,3000張),這個規模不會再擴張。
      以后會采取醫聯體模式、幫扶基層醫院的形式、探討醫院托管等方式發展。我們對口支援陜縣、睢縣、淅川縣等5個基層醫院,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會診等方面都是全免費幫扶。我們每年對每家幫扶醫院派7名醫生,常年在基層醫院上班,周末還有專家義診。
      醫聯體這一塊,是通過遠程醫學的模式覆蓋,現在全省已經全覆蓋了。包括會診、手術指導等都是免費的。下一步,還要探討醫聯體的深度合作,例如醫院托管等。醫院托管涉及利益分成、產權等問題,需要探討。所以,我們不能盲目擴張,要有目的地逐步做強。
      記者:您2008年以來的主政理念是“先做大,再做強”。現在醫院已經相當強了,未來您還堅持這個理念嗎?
      闞全程:醫院規模不是無限大才好,而是取決于醫療資源多少。如果從管理角度講,小一點的醫院風險小更好管理。我們之所以提出做大做強的策略,是因為體制的問題,政府撥款少,引不來人才。為啥過去發展不起來?一是沒錢買設備,二是沒能力引進人才,三是沒有能力建立好的科研平臺,長此以往就會陷入惡性循環,永遠趕不上上海、北京的醫院,永遠是三流水平。
      所以,如果我們不做大,就永遠做不強。如果我們醫療技術做不好,河南1億人都要去外省看病。過去河南很多神經外科的病人都去北京,現在不出河南就解決問題了,這也是我們要做大做強的主要原因。
      記者:“分級診療”后,會對醫院這么多的病床數有影響嗎?
      闞全程:我院的新農合病人占72%。從大的方向來看,國家提出的分級診療方向是對的,實現“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縣”,但需要慢慢來,有個過程。河南人口多,只要醫院醫療水平高服務好,能真正解決問題,“分級診療”對我院的影響不會很大。

七、我們不僅要跟國內一流醫院比,也要向國際一流醫院學習
      記者:您從2008年任院長到現在,醫院迎來了一個奇跡般的發展,總結一下這8年,您對自己有什么評價與愿景?
      闞全程:過去一附院的基礎比較好,河南醫學院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全國知名度非常高,70年代以前,我們的醫療、教學都排在全國前列,后來我們發展慢了,落伍了。這幾年我們發展跟上了,現在評價醫院主要從綜合實力、學科、人才隊伍等方面,現在無論是從數量還是效益來看,我們是全國增長最快的,客觀看是規模大,反過來看這么大規模也是為病人服務,這一點是比較成功的。
      這幾年在學科建設中,我們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目前河南在醫學界還有一個空白,就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空白,我們要努力填補上,省級重點實驗室我們已經有6個。
      我們不僅要跟國內一流醫院比,也要向國際一流醫院學習。以后,要在我們的人才短板上,加大力度。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力爭建設國內一流“強院”,建設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承擔起省內外疑難重癥患者的救治任務。我們有信心,五年后綜合實力進入國內醫療機構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