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我們將迎來中國健康產業創新峰會暨第二屆“奇璞獎”頒獎典禮,大會旨在展示和表彰中國健康產業的“奇璞”——深具社會和經濟意義的創新項目。這是我國健康領域的又一次重要盛會,創新者、專家學者、行業領袖、政府官員、社會組織領袖和媒體人將聚集一堂,交流探討健康行業的創新模式和發展前景。會上將會公布八個健康領域的“奇璞獎”獲得者:醫院、醫生與基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醫療信息、健康產業發展、衛生政策和公益,以及特別獎。
經過60余天(截至9月30日)的報名階段,一大批健康醫療產業的企業、機構、組織、團隊或個人,通過自行申報或推薦申報,向奇璞(CHIP)組委會提交參選的項目資料。最終,共有147個創新項目,通過了初步審核,進入第二屆“奇璞獎”入圍名單。其中有個別的機構同時有一個以上的項目入圍。
讓我們通過梳理這147個入圍項目,從這些項目的領域、性質、層級和來源中,或許我們能解讀出更多有關我國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趨勢。
注:在截止日期前成功提交符合評獎標準PPT的項目方可進入入圍名單。項目入圍后,將評選產生奇璞提名獎,八個類別每類至多四個項目獲得提名獎,于十一月初發布。最后將由專家投票產生奇璞獎,八個類別每類一個項目獲得奇璞獎,于12月10日在奇璞峰會上揭曉。項目入圍后的參賽類別可能會根據內容微調,最終決定權和解釋權歸奇璞執委會所有。
醫療創新聚焦信息產業、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
從本輪初選入圍的名單來看,這兩年來整個社會對于醫療健康產業領域的創業和創新意識不斷提升,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醫健創新項目。醫療信息領域的創新項目數量最多,一方面反映了這個領域的創新活躍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信息領域創新的門檻較低。相反,藥品領域的創新門檻高,從項目數量上也反映出了。我們將醫院、醫生和基礎醫療創新項目放在一起,可以看到醫療服務領域的創新項目的數量僅次于醫療信息。我國醫療器械包含體外診斷(IVD)領域內的創新也非;钴S,數量上居于今年入選項目的第三位。
一線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是醫療創新的核心力量
由于健康產業的創新相比其他領域需要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故而本輪入圍的147個創新項目也相對集中在技術和資金較強的地區,其中上海和北京優勢明顯,上海更是入圍59個項目領跑全國,占了40%的比重。由于主辦方位于上海,奇璞獎在上海的影響最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海項目的數量。廣東和浙江這兩個沿海發達省的創新項目緊追上海和北京之后,分別占了12%和10%的比重。本土非公立企業創新力量占據優勢地位
此次入圍名單147個項目中中,本土項目占94%,而外資項目只有9家跨國公司。在所有創新項目中,非公立機構高達79%,有116個項目。隨著萬眾創業、大眾創新政策的號召,此番入圍的項目中企業項目是主力軍,占74%;醫療機構的創新項目占15%,政府與非營利項目占了11%。
基層醫療的創新蓬勃發展
今年入圍的29個醫療服務創新項目中,包括二級和以下基層醫療的項目占了一半,略多于三級醫療機構的項目。這說明隨著我國分級診療制度的推進,基層醫療發揮的作用正在增加,他們的創新活動也越來越活躍。醫生集團也是這幾年的新生事物,今年有三個創新項目。公立醫療機構的創新占了29個項目的三分之二(20個)。上海、北京、浙江和廣東仍然是創新項目最多的地區,分別占到29個項目的38%,20%,14%和7%。
跨國藥品企業的創新形式多樣
在藥品創新的14個項目中,來自跨國藥企的創新項目占了9項,而且創新的形式多樣,有企業內部的創新項目,也有與醫療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聯合的創新,例如阿斯利康的3D創新戰略,即與Device(器械)、Digital(數據)、和Diagnosis(診斷)企業之間組成聯合創新。在藥品創新項目中,既有精準醫療的創新,也有中藥的創新項目。來自上海的藥品創新項目占了占了大多數,接近四分之三。這與大量跨國藥企的總部設在上海有一定關系。5個本土藥品創新項目中,只有一個來自國有企業,其余全是民營企業的。
醫療器械創新項目全部來自本土民營企業
醫療器械含體外診斷(IVD)是非常活躍的創新領域,也是投資非?春玫念I域。今年入圍的27個項目中,體外診斷項目有8個。入圍的27個項目全部來自本土的民營企業,其中上海和北京占了62%。
群雄逐鹿,誰主沉?一場健康產業領域的創新大比武即將來臨,誰才是各自細分領域的“奇璞”,讓我們共同期待12月10日的2016中國健康產業創新峰會暨第二屆奇璞獎頒獎典禮,為我們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