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福利一区_性一交一乱一乱视频_欧美日韩免费一区_情趣视频免费观看 - 有码在线播放

行業論壇
基層醫療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發布于:2016/8/9 來源:健康界 閱讀:939

       2016年8月6日,第五屆基層衛生大會在上海開幕。基層醫療衛生取得了多少效果?現在還有哪些挑戰?未來向著什么方向發展?這些問題,或許都能在本次大會上找到答案。

基本實現每萬人擁有一名全科醫生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副司長諸宏明介紹,“十二五”期間,中央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投入達到280.7億元;截止2015年底,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2.1萬個,占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93.6%,絕大多數城鄉居民能夠就近獲得醫療衛生服務。
       人才是基層衛生發展的重要方面,諸宏明稱,十二五期間,為了培養基層人才,中央財政每年投入達到10億元,基本實現了每萬人有1名全科醫生的目標;同時,社區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人員分別增加25.5%、8.3%、12.6%,村衛生室中具有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占比由14.1%增長到21.6%。
       此外,十二五期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增長20.8%,入院人數增長144萬人次。

改善基層醫療基礎設施 實現同質化
       雖然基層衛生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次均門診費用平均每年僅增加2.9%和4.9%。2015年,鄉鎮衛生院人均住院費用1487元,約為二級醫院的四分之一,三級醫院的九分之一。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指出,要想真正實現分級診療、發揮基層衛生機構的作用,就必須實現同質化醫療服務。郭燕紅說:“城鄉醫療的差距不僅在于醫護人員能力的差距,還有醫療質量的差距。只有實現同質化,才能讓患者安心在社區接受服務。”
       實現城鄉同質化,改善基礎衛生設施是關鍵。諸宏明介紹,“十三五”期間,政府將繼續支持農村偏遠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消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空白點,幫助基層衛生機構更新設備:為鄉鎮衛生院配備三大件、為村衛生室配備健康一體機等。

加強基層人才建設 改變基層考核體系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水平的提升也是實現醫療同質化的關鍵。過去幾年的基層衛生雖然取得了不小成績,但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農村偏遠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人才建設仍是醫療服務的薄弱環節。
      據諸宏明介紹,未來基層衛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的素質,優化基層衛生人員結構。未來幾年,全科醫生、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特崗計劃和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將成為基層人才培養的重點。其中,鄉村全科職業助力醫師試點項目已經啟動。
      與此同時,基層衛生人員的職稱評價體系也將發生改變。根據基層衛生工作的特點,未來將著重以臨床技能和診治效果作為基層衛生人員的評價標準,對外語論文計算機等不做硬性要求。諸宏明介紹稱,希望每一個鄉鎮衛生院都能擁有一名高級職稱醫生,從而讓百姓充分信任基層衛生人員。

完善績效評價體系 調動基層服務積極性
       在提升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水平的同時,如何讓醫務工作者穩定在基層衛生機構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郭燕紅認為,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有剛性的政策,還需要柔性的考量。
       諸宏明在發言中表示,為了激發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的活力,基層衛生的績效評價體系將進行調整,如落實多渠道補償機制、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完善績效工資制度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績效工資方面,未來將通過提高績效工資封頂線、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簽約服務費不納入績效工資等手段,完善工資制度。
       根據郭燕紅的介紹,為吸引衛生工作人員和家庭醫生到基層工作,上海、深圳等地區都提供了吸引力十足的補償機制,此外還為基層衛生人員的晉升和職業發展提供了平臺,解除其后顧之憂。